未来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将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服务的有利抓手

来源:华体会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6-24 19:36:36

  后疫情时代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互联网医疗和相关智能硬件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健康中国2030”中曾精确指出,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地推进健康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尤其是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科技类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在企业、机构、基层等不同场景,智能诊疗设备、可穿戴式智能监测设备等智能化医疗器械及终端设备加速普及应用。

  2020年智能硬件产品全球总出货量为43.76亿台,其中智能移动通信设施、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健康医疗设施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别为20.04亿台、10.20亿台、7.40亿台和2.71亿台,占比分别为45.8%、23.3%、16.9%和6.2%。智能健康医疗设施慢慢的变成了智能硬件的基本的产品形态之一。以上数据表明无论是智能硬件这个大领域还是智能健康医疗设施这个细致划分领域目前都处于快速地发展的阶段。但是快速地发展的智能硬件跟着时间的推移面临慢慢的变多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智能硬件划分为健康级和医疗级两个类别,其中健康级硬件主要监测维度是步数、心率、睡眠、体重等数据,相关硬件的主要形态是手环、手表、电子秤等,智能手环是其最典型的产品形态,目前市面上智能手环的品牌多达数百种,功能也基本趋同,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主要靠品牌影响力、价格、外观设计。

  制约医疗级智能硬件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监测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健康级智能硬件对数据精确性要求不高,但其本身的作用也仅限于运动辅助、日常状态检测,没办法真正应用在医疗领域。而医疗级智能硬件本身的出发点就是医疗辅助,因此对监测数据的精确性要求相比来说较高,否则就没办法成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这里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一方面指的是用户是否习惯,另一方面是使用的过程中的感受。医疗级智能硬件的需求人群中老人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认知程度和使用习惯性上远不及年轻人,而大部分智能硬件必须配套智能机使用,数据分析、诊断、建议等功能都得通过使用APP才能获取,对老年人来说使用门槛较高,得在子女的协助下才能用,很难长时间坚持。而一些智能手环、手表、眼镜等对于平时不佩戴这些物品的人来说,要重新培养习惯,使用门槛也较高。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健康医疗设施搭载的最多的还是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光学心率传感器等,应用很成熟的领域也多在运动计步、睡眠监测上,而医疗级的智能硬件,目前能做到的仅仅是家用、便携,并未实现可穿戴。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而言,最刚需的场景是能长期实时监测其身体数据、发现异常数据时及时提醒或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把这类医疗设施做到可穿戴、实时持续监测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作用,而不是在患者想起来时使用一下。

  医疗级智能硬件主要监测维度是体温、血压、血糖、血氧、心电、胎心等,家用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胎心监护仪早已是很成熟的产品。智能硬件所做的一是体积的缩小,让这些设备更加便携并向可穿戴方向发展,二是对监测数据来进行沉淀、分析并给出个性化的健康方案或疾病预警,再进一步可以跟医生、药师进行联动,实现远程问诊、治疗。这也是医疗智能硬件未来的价值所在。

  卫和医学基于在专业医疗领域多年的积累及沉淀,结合NLP、知识图谱等数字化技术及健康风险科学评估和干预等相关理论、知识,实现了多元关系型数据深度加工和融合,形成了以疾病为核心的高结构化、高时效性、高完备性的数字化临床诊疗及慢性病评估、干预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图谱。

  能够赋能智能健康设备(智能手环手表、血压计、血糖仪、心电仪、智能马桶、体脂秤),打通数据采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及健康干预等环节,在智能硬件应用端实现便捷有效的健康管理全流程闭环服务,为用户所带来高实用价值的疾病预防管理及健康管理新体验,助力智能硬件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