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耕智能健康领域,紧抓健康IoT和数字健康服务行业快速地发展机遇,积极顺应“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战略发展趋势,凭借多年在智能健康硬件、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及深耕健康行业的经验积累,致力于成为“远程健康监测全球领导者”。
公司战略定位“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依托在智能医疗健康、智能可穿戴等领域产品创新研发、产品的质量以及领先的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战略风口,将健康IoT、大数据、AI与医疗深层次地融合,持续夯实公司在健康IoT领域的坚实基础上,加快推进向数字健康服务商业化应用延伸,逐步形成“健康IoT+数字健康服务”双轮驱动的主业布局,加强完善乐心医疗远程健康管理领域生态闭环,迎接远程健康管理的数字化经济时代到来。
健康IoT是指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将健康监测相关设备和系统来进行连接和互通,以实现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以及健康数据的有效利用。公司目前拥有多维度、专业优质的健康IoT产品体系,并基于健康IoT设备,打造了从设备研发制造、设备管理、数据服务、健康服务的健康IoT全链路解决方案。
公司深耕智能健康领域二十余年,具备服务全球健康行业高端客户的健康IoT实力,专门干医疗健康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等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与销售,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健康IoT行业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伟伦、WITHINGS、博朗、飞利浦等。目前企业具有健康IoT领域的多维度体征监测产品线,旗下医疗健康产品有智能电子血压计、电子健康秤(可分为电子体重秤和电子厨房秤)、智能血糖仪、脂肪测量仪、心电检测设备、OTC助听器等;智能可穿戴产品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其中,电子血压计、脂肪测量仪、智能血糖仪、医疗级健康手表、智能心电贴、OTC助听器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健康IoT产品已成为多维体征监测数据流量的入口,是开展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的“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广泛。公司紧抓时代发展契机,凭借多年技术的沉淀及对健康管理行业客户痛点和场景的深刻理解,坚持自主研发,逐步的提升产品的研发效率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健康产品体系,能满足各领域、多场景客户的健康管理需求。
远程患者监护(RemotePatientMonitoring,简称RPM)是一种医疗服务模式,其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移动电子设备和通信技术来测量并传输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心电等,并将数据发送回医疗服务提供者,以供其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风险预警、健康指导等服务。RPM极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患病风险和医疗费用,在全世界内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RPM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全球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RPM作为一种创新方案正向全球市场拓展。
健康IoT是RPM业务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公司凭借多年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沉淀、服务国内外行业头部客户的经验洞察,持续深挖海外RPM头部客户的核心应用场景需求,逐步形成了面向RPM行业的远程健康管理(RPM)解决方案,涵盖了从远程智能健康设备的研发制造、设备集成、设备管理、物流仓储、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到客户反馈等多个环节,可根据各行业客户的真实需求快速响应、高效交付,目前公司已和欧美国家多个头部RPM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如Teladoc、Livongo、Lark等,业务未来增长可期。
针对海外RPM客户的真实需求和行业特性,乐心搭建了基于健康IoT设备的“远程物流平台系统”、“远程设备管理云平台”等。通过“远程物流平台系统”可减少物流周期,提升产品交付效率和客户满意程度。通过“远程设备管理云平台”可全面掌握健康IoT设备的运作时的状态和性能,为设备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基于公司深厚的医疗级智能健康设备制造实力、数字化软件研发技术优势,以及优质的医疗行业合作伙伴资源,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健康服务的商业化落地,着力打造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心脑血管慢病领域,整合“远程健康监测设备+AI软件+医疗服务”,深度布局两大创新业务:数字化血压管理服务、远程动态心电服务。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疾病形势严峻,近年来呈现出“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患病人群年轻化”两大显著趋势。目前,我国每3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治疗周期长。每5例死亡中有2例可归因于由高血压引起的卒中、心梗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早期及时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疾病负担。作为“健康中国”的坚定践行者、数字健康普惠化的先行者,公司整合自身硬件、软件、行业服务资源优势,为高血压患者及家庭提供普惠型数字化血压管理产品及服务。
乐心数字化血压管理服务是基于数字疗法的“3D模型”(即硬件-Device、数据-Data、决策-Decision),通过远程智能健康硬件可采集多维度健康数据并具备持续监测能力,通过与多家专业机构和医学专家联合共研多个健康评估模型及医疗决策方案库,将健康数据形成用户个性健康风险画像,结合心血管病AI大模型,为用户自动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同时乐心的专业健康管理师团队,远程为用户更好的提供陪伴式健康管理服务,AI数字医生与真人健康管理师服务相结合,兼顾血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在软件系统层面,乐心搭建了一套基于健康数据的标准化数字健康管理平台,以三大系统(数据系统、内容系统、互动系统)、四端产品(用户端、健管端、机构端、管理端)为核心,可服务不一样的行业,实现一站式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帮助行业客户达到减少相关成本、增加收入、运营赋能增效的经营目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卫生估计报告》,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居全球十大死因中前两位,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的三大根本原因,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命健康,实时长程动态心电监测服务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有效预防及与术后预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公司远程动态心电服务业务是以心电服务为核心,以医疗级创新型可穿戴心电设备(智能心电衣)、领先的AI算法为先导,重点解决心脏病、卒中等重症慢病诊疗与康复过程中关键痛点,为临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为患者康复期自我管理提供数字化客观依据与专业医疗级服务。
医疗级智能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变革了常规心电监测设备使用场景,操作便捷、穿戴方便,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感,能够持续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使专业医疗级心电监测设备进入家庭成为可能。公司建设互联网医院远程诊断中心及专业的心电医师团队,联合顶尖专业医疗机构共研心脏康复管理方案,为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个人家庭提供心血管健康与疾病诊疗的全周期“筛查、监测、诊疗、康复”医疗服务。
目前该项业务已在就“两梗风险筛查”、“术后院外预后管理”等应用场景逐步落地。
1、“硬件+传感+算法+大数据+AI+云计算+服务”的全链条能力矩阵,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智能健康IoT的研发横跨工业设计、芯片技术、显示技术、硬件研发、软件系统、AI算法、传感技术、生物识别、通信技术、智能制造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的复杂系统。公司长时间坚持以研发创新为主导,目前已具备自主的工业设计、硬件研发、软件操作系统、AI算法、生物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云端大数据等多学科融合的研发能力,已掌握健康IoT及数字健康服务领域全链条的研发服务能力,为公司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硬件领域持续创新积累,在全产品线核心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制造血压测量、体脂称重测量和光谱测量等关键模组和部件,确定保证产品技术领先和品质可控。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硬件平台均已实现全面标准化,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产品可靠性和兼容性方面已形成同种类型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软件开发方面,公司逐步实现自主研发的底层系统,涵盖血压计、可穿戴设备、体脂秤等多个产品线,通过标准化软件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不一样的产品的协同感知体系,为用户健康监测提供了多维生理参数测量平台。此外,公司格外的重视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在用户授权、数据加密存储、传输及开放合作资格审核检查上建立了严格的标准,确保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算法研发领域,构建了完善的传感-计算协同设计体系,高度融合公司在光机设计仿真、生理结构建模、环境参数模拟形成的完备基础,不断巩固并保持在家用医疗、可穿戴等同种类型的产品中的一马当先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多参数血压测量、个体化连续血压趋势追踪、AI心电预警等检测算法上亦完成重要的自研突破,积极推动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为准确和个性化的健康监测服务。
在服务方面,全面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打造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慢病管理平台。不仅仅可以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也实现了硬件产品线与服务端的端云协同,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价值闭环。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和更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投入、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及完善研发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还积极与外部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与全球知名行业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的利用各自的人才、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来保证公司产品技术研发在行业内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公司长期经营发展的核心战略,格外的重视产品创新研发,从始至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原则、客户的真实需求为核心,紧密捕捉市场需求并快速响应。
公司拥有一支多学科、多层次、结构符合常理的开发团队,除了中山总部的研发中心外,公司在深圳、上海等多地均设有研发中心,具备良好的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拥有行业领先的硬软件及服务的设计及研发实力。公司近年来持续投入研发创新,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5,155.69万元,占据营业收入的10.34%。
经过多年的产品优化提炼,在自研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公司在存储技术、GUI技术、操作系统等三个方面的长期积累,为公司旗下全部的产品业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公司已具备在预研、产品定义、研发、生产的全链条过程中,软件、硬件、结构、测试等方面的全自研能力。在硬件研发方面,目前公司能快速对接业界成熟的芯片系列,对市面上常见的IC芯片均有良好的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能在和原厂合作的情况下,接入最新的芯片系列,最大限度缩短产品落地时间。在软件研发方面,经过多年的算法产品落地经验,公司已建立起完整成熟的算法在线离线验证平台,可快速回归验证算法,以保证产品的发布的可靠性。公司也有成熟的模拟平台支持,能够迅速支持新设备、新技术的预研和调试。此外,公司多年的产品量产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的外设资源和可靠性验证标准,目前所有在研和预研产品均可以直接运用公司级别的可用外设列表与验证标准,加速了量产验证的过程,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公司格外的重视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积极投入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申请及成果的转换。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专利证书631件,其中发明专利118件,实用新型专利266件,外观设计专利247件。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64件,国内注册商标537件,海外专利证书28件,海外注册商标122件。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新增专利申请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5件。新增国内授权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新增国内商标新申请3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1件。
健康IoT与医疗健康的联系日益紧密,结合公司全系列新产品致力于向医疗级方向的发展的策略,公司获得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的生产资质所具备的价值将会愈发突显。
公司始终重视产品质量,积极采用国内外高标准要求实施产品质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及体系,目前已经通过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0:2017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此外,公司出口产品已获得了中国NMPA认证、美国FDA注册、欧盟CE认证、加拿大HC注册、英国MHRA注册、澳大利亚TGA注册、日本《指定外国制造事业者指定书》、MDSAP五国体系认证、韩国KGMP认证,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市场的法规要求。公司凭借医疗级生产制造能力及突出的产品质量控制优势,长期与国内外优质高端品牌企业合作,产品出口至欧美、亚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及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从成立至今格外的重视产品质量管控,坚持“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的质量方针,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了科学的质量管理流程,聘用了高素质的质量管理人才,配备了先进的质量管理设施。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生产产品核心部件,保证产品核心质量及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加强对供应链的优化管理,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及检测,从原材料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清单、以及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流程对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所有的环节来控制及检验,实现全流程质量管控。
公司围绕远程健康管理战略方向,经过长期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持续的研发创新,现拥有品类丰富、覆盖面广的健康IoT领域产品线。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智能血压计、脂肪测量仪、智能血糖仪、OTC助听器、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运动手环手表、医疗级健康手表、心电等多个品类,公司完整的产品系列能够完全满足多个行业、不相同的领域细分客户的产品组合需求。
此外,公司产品族群可为最终用户和第三方健康医疗机构提供海量、连续、多维的身体体征数据,这些多维体征数据通过公司的智能大数据平台做关联挖掘、交叉分析和知识图谱建设,建立了更深层次的用户健康价值体系,联合第三方健康医疗服务机构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多样化和专业的服务。多品类的产品布局给公司带来了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与应对各种突发市场状况的较快响应速度,有效保持公司在健康IoT和远程健康管理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公司将健康IoT、大数据、AI与医疗深度结合,与医疗健康专家实现紧密合作,获得了丰富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同时公司也在物联网、大数据和医疗深层次地融合的场景和方式上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2型糖尿病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课题;持续推动中国好血压项目;与新加坡SportMedicineClinic首席医生Dr.Chook试验远程慢病管理与运动干预合作。与此同时,企业成立了数字健康研发中心,积极拓展远程健康管理系统(RPM),创建软硬件一体化远程数据监控、朱为模院士有氧健康计划、疾病风险评估体系、六大闭环健康管理系统等智能健康模块,形成了“乐心AI健康大脑、大数据平台、智能诊断平台、解决方案研发平台、智能干预平台”等多维度、全链路的数字化健康管理能力,着力为医疗机构、保险、体检、功能性营养食品等健康管理机构提供权威的远程健康管理工具和服务,探索“健康IoT+数字健康服务”一体化的数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逐步提升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壁垒。
随着乐心健康IoT产品的市场渗透,以及数据开放平台战略的实施,公司积累了超千万量级用户产生的多维生理指标数据。这一些数据拥有海量、多维度、精准、个性化、持续跟踪、源源不断等特性,为用户健康监控管理、数据关联挖掘、健康算法模型优化及智能分析与预测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尽管公司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研发体系、营销网络体系,但为达成公司“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未来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将对公司的资源整合、研发技术、市场开拓、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若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未能完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管理上的水准无法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将对公司逐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应对此类风险,公司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要求,逐渐完备科学的决策与管理运营体系,加强集团化管控水平,构建高绩效人才激励机制,使其与公司的发展扩张相匹配,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或规避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国外市场是公司重点开拓的经营领域之一,目前公司海外业务主要在北美、欧洲、澳洲、亚太、中东等多个地区展开,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比较大。如果进口国贸易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客户由于经济发展形势恶化而减少需求量、因公司产品价格或品质未能实现用户需求等事件发生,均会导致公司新业务开拓失败甚至固有客户流失,影响企业海外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公司在海外市场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此外,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中不稳定因素增多,且地缘局势日益复杂,未来可能使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均有可能增加公司在国外市场所面临的风险规模。
为应对此类风险,公司将重视国际贸易政策及经济发展形势,组建海外本土化销售团队加强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通过研发创新逐步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有效提升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国内智能健康医疗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品牌间的产品同质化越发严重,对产品迭代速度、产品创新及差异化、产品稳定性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未能持续跟踪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现有产品进行及时更新迭代,则会对公司的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因研发技术路线出现偏差导致研发失败、研发成本投入过高、研发进程缓慢等风险。
为应对此类风险,公司将继续完善以自主研发为主导、产学医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引入高质量研发人才,加大硬件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公司也将夯实现有产品对于生理参数监控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依托公司的远程健康战略扩大产品适用的广泛性,完善边缘和云端AI能力建设,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将组建自有品牌团队,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加大公司品牌传播和识别度,提升公司在业务开拓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公司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制造成本、人力成本等,若出现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公司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和费用支出,将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为应对此类风险,公司将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和规范运作,实施预算管理办法合理压缩成本和控制费用支出,配合业务部门实现公司经营的降本增效提质。此外,研发端也将协同供应链实施集采等战略来降低物料成本,同时通过资源与人员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自身产品优势、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有效降低风险。
目前公司的出口业务整体规模较大,未来公司仍将积极开拓国外高端市场,加强与行业优质客户合作,海外业务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而外汇汇率的波动将影响公司定价和盈利水平,从而影响到公司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为公司带来一定风险。如果未来我国汇率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未来人民币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影响公司的汇兑损益,并对净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
为应对此类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密切关注汇率变动情况,加强对中远期汇率趋势的研究预测,重视对公司相关业务人员的外汇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加其知识储备,为公司正确的外汇业务决策提供保障。同时,采取优化外币配置、运用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等措施降低该项风险,并在业务合同中约定固定汇率并在适当时机启动价格谈判等做法,有效控制汇率波动对公司业务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实施和持续组织变革,积极推进年度经营目标及战略落地。对内:施行经营责任制,丰富医疗产品矩阵和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深耕家用医疗设备及服务领域,持续提升公司的组织能力和高效治理(降本增效)。对外:建设海外本土化销售和服务团队,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战略客户结构,提高优质客户占比,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59.77万元,同比上升29.63%,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84.97万元,同比增长303.72%。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6.61%,较去年同期提升了8.2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内外兼顾双重举措,实现公司高质稳步成长。
目前公司拥有健康IoT领域的多维度体征监测产品线,并具备中国、欧美、韩国等主流国家的医疗认证资质,公司围绕战略聚焦,持续通过资源整合及产业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医疗产品矩阵和优化产品结构。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已有品类进行迭代升级,不断优化心电算法模块、传感器算法模块等核心部件,提升产品监测精准度,丰富多维体征监测数据流量及健康管理服务入口,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远程健康管理领域生态闭环中的硬件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及海外高质量渠道资源,与健康管理行业内优质企业建立生态伙伴关系,实现资源高效协同。针对国内市场,公司着力深化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和新品研发,加快新技术新场景新产品的应用及渠道开拓。持续探索与国内B端大客户的合作新模式;轻量化运作国内自有品牌,通过针对不同产品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加快新产品推广(如心电产品、助听器等),激活老客户,引入新需求。上半年,公司OTC助听器成功入驻知名OTC连锁药房,当前已覆盖16个省份,为乐心国内产品推广打开多个渠道。针对海外市场,公司通过海外本土化销售和服务团队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判断及品牌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深挖现有客户潜在需求、积极开拓新客户,优化战略客户结构,提高优质客户比例。与此同时,在深耕欧美国家市场基础上加速进军中东非、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网络覆盖,推动公司在健康管理领域市场份额的长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医疗展会,进一步扩大乐心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露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阿拉伯医疗展(ArabHealth)、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巴西圣保罗医疗器械展、美国国际医疗设备展(FIME)、2024年第六届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2024年第三届中国(越南)贸易博览会等多场海内外专业医疗器械展会,精准触达行业优质客户,提升公司营销效能,继续扩大公司在医疗级健康监测产品领域的品牌知名度。
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的普及应用,亦推动数字医疗服务应用和数字医疗工具的商业化落地。远程慢病管理产品及服务是人工智能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在远程医疗领域下重要应用落地场景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心脑血管慢病管理领域,积极推动远程动态心电服务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布局的远程心电业务深圳心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康医疗”)的核心产品“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iSENSE系列)”正式获批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报告期内心康医疗在贵阳搭建了远程心电用户服务中心,系心康医疗搭建的第二个区域性用户服务中心,可辐射西南片区如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重点省份的心电衣业务,保障用户的心电监测医疗服务流程闭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服务。
心康医疗以心电服务为核心,以医疗级创新型可穿戴心电设备、领先AI算法为先导,重点解决心脏病、卒中等重症慢病诊疗与康复过程中关键痛点,为患者康复期自我管理提供数字化依据及专业医疗级服务。增资心康医疗是公司完善健康管理生态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拓宽公司“AI+IoT”的产品业务布局,加快公司产品在远程慢病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拓展。
目前,远程动态心电服务业务已在就“两梗风险筛查”、“术后院外预后管理”、等应用场景逐步落地并与多家头部体检机构达成合作。
公司发布了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与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年度均为2024年、2025年两个会计年度,业绩考核预设目标值为2024年、2025年净利润分别达到人民币5,000万元、8,000万元。本次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有效地激发了经营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此次业绩目标的制定也体现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看好。
公司凭借深厚的医疗级健康监测设备的生产制造经验,推进现有品类的迭代升级,优化算法模块等核心部件以提升产品监测精准度,并持续推进产品品类的结构化调整。公司积极采用国内外高标准要求实施产品质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及体系,综合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医疗级远程健康监测设备领域的硬件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进降本增效策略的落地实施,加强对生产流程和制造能力的管理和控制,注重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同时对公司现有产能进行整合升级,对各生产线进行线体优化,提高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程度,重点建设公司的工程能力。实行精益生产原则,优化生产流程和物流管理,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重塑公司供应链管理,构建产销研一体化的全链路管理,提升集采比例,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并提高存货周转率;公司将持续强化有质量的增长,稳步推进主营业务健康发展,保持了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研发创新为驱动,持续研发可穿戴生物传感技术(ECG、体温监测、血氧、血压检测、PPG等),不断加强核心部件和算法能力的提升、健康大数据的开发及用户运营能力的研发布局,推动在血压、心血管等方面的慢病管理方向的产品化应用。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核心,在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通过与拥有成熟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团队和研发机构合作,加快推进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新产品上市,丰富公司产品线,提升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5,155.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0.34%。在研发领域拥有结构、固件、电子、计算机软件、算法、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公司一直注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投入知识产权管理,拥有一支具有专业资格和专业能力的专职知识产权团队,具备成熟的二类医疗设备生产体系和全球主流国家的医疗认证。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积极投入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申请及成果的转换。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专利证书631件,其中发明专利118件,实用新型专利266件,外观设计专利247件。累计取得软件著作权64件,国内注册商标537件,海外专利证书28件,海外注册商标122件。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新增专利申请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5件。新增国内授权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新增国内商标新申请3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1件。
(1)在组织建设上,以客户为导向的变革贯穿于所有层级组织,初步变革构建了以前台紧密联系服务客户、中台深度耦合支撑前台、后台广泛支持前中台,各单位高效有序、支撑有力、保障有劲的组织形态。
(2)在干部管理上,实现加强干部能力和充实干部梯队两手抓,通过系列领导力培养,优秀高潜干部识别和培养,引入大批高学历水平、资深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管理实践的外部优秀干部的方式,不断提升干部战斗力。
(3)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综合运用人才盘点、组织诊断、绩效评优、薪酬激励等手段,洞察人才梯队现状,以强基础为首要目标,快速补缺、重点留才、加强内培、深化传承、激发活力、高效产出,提高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集团内部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持续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强化“三会”的规范运作机制,强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的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梳理公司组织架构,积极地推进内控建设、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等工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障公司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除通过投资者热线电话、投资者关系邮箱、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及业绩说明会等方式和投资进行沟通交流外,还不定期召开多场线)会议,与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沟通,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同时,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认真遵循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维护了公司公开和透明的良好市场形象,切实保障了全体股东的利益。
在公司内部建设方面,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和实际情况,加强风险防控,在公司内部逐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系统,避免因内控不完善而有损上市公司及股东利益情况的发生;稳步推进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继续完善财务数据分析体系等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中信证券:海外资产价格动荡将缩短A股磨底进程 配置上逐步向低位品种切换
已有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65.61万股,占流通A股4.16%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8.9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11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51%,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10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51%,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