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活方式转变及外因影响,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首要因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慢性病管理需求上升。
目前,多种重大慢性病已成为制约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主要的因素。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四大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比超过80%,疾病负担占比也极高。其中,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000万。以慢阻肺、哮喘等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约有1亿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针对重大慢性病采取比较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慢性病,是指那些因长期积累而形成、又不构成传染性的疾病形态的总称。常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无限的身心痛苦和承重的经济负担。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是对慢性病致病因素进行相对有效干预的方法之一,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活方式转变及外因影响,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首要因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慢性病管理需求上升。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均将慢性病管理列为公共卫生重点领域。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如智能穿戴设备、大数据分析)与医疗模式创新(如互联网医疗、远程监测)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慢性病管理从传统“以治为主”向“防、治、管一体化”转型,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中国慢性病管理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级,2022年行业规模达6.85万亿元,年增长率超10%。全球市场中,预计2025年慢性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0%。核心驱动力包括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及医保支付政策优化。细致划分领域中,糖尿病、高血压管理占据主导,合计贡献超50%市场占有率,而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管理需求增速显著。
上游:以医药器械企业(如胰岛素、血压监测设备供应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如医疗大数据平台)为主,提供慢性病诊疗与管理的硬件及数据支持。
中游:涵盖医院、基层卫生机构、线上医疗平台(如微医、平安好医生),承担患者筛查、诊断、长期随访等核心服务。
下游:患者需求分层明显,城市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而基层及农村地区依赖公共卫生项目覆盖。
行业呈现“分散竞争、头部崛起”态势。第一梯队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依托流量与数据优势布局线上问诊与药品配送;第二梯队包括连锁药店(如大参林、益丰药房)和专业健康管理机构,通过线下网点扩张深化慢病管理服务。此外,传统药企(如诺和诺德、拜耳)通过慢病药物研发与患者教育渗透市场。当前行业集中度较低,CR3不足4%,但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市场洗牌。
政策层面,国家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慢病专科,并试点“按病种付费”医保改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技术层面,5G、AI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催生创新应用,例如:
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血糖仪、动态血压计等实现数据云端同步,辅助医生远程调整治疗方案。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分析:
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发展痛点不容忽视:其一,服务标准缺失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与人才短板突出;其二,数据隐私风险与信息安全漏洞制约技术应用深度;其三,患者依从性低(仅30%-40%定期复诊)影响管理效果。面对挑战,行业迎来三大转型机遇:技术驱动(如AI辅助诊断降低误诊率)、模式创新(如“保险+健康管理”降低支付压力)、生态协同(药企、医院、科技公司共建管理闭环)。未来,行业将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AI算法将深度应用于疾病风险预测、用药方案优化等领域。例如,基于患者基因组数据的精准用药模型可减少副作用,而虚拟健康助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供24小时咨询。预计到2030年,超70%的慢病管理流程将实现自动化。
医疗与保险、养老、健身等行业边界逐渐模糊。商业健康险企业通过嵌入慢病管理服务降低赔付率,养老机构引入健康监测系统提升照护质量,形成“预防-治疗-康复-保险”价值链闭环。
国家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未来县域医共体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将覆盖90%以上慢病患者,基层机构通过5G远程会诊、AI辅助诊断弥补资源不足,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县”。
基于可穿戴设备与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个体化干预方案成为主流。例如,糖尿病管理可根据患者实时血糖波动定制饮食与运动计划,并通过APP推送提醒,提升患者依从性。
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正经历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的范式变革。在人口老龄化、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创新的三重驱动下,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预计2030年突破20万亿元。当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度提升,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等新业态重塑服务模式,但标准化缺失、数据安全与基层能力短板仍需突破。
未来,行业竞争焦点将转向技术渗透率与服务生态构建,企业需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整合医疗资源与数据能力,提供全周期、多场景的健康解决方案。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化,慢性病管理不仅成为医疗产业增长极,更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支柱,助力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转型。
想要了解更多慢性病管理行业详情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慢性病管理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