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芯海科技公布了2021年财报及2022年一季度财报,营收、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呈现健康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公司BMS在标杆客户端快速上量、32位MCU占比大幅度的提高、工业领域占比提升、计算机及周边应用MCU、智能仪表IOT芯片均快速放量、鸿蒙智能设备接入量2021年下半年实现倍量级跃升。车规MCU导入前装车厂新品设计,多高端产品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式突破,值得投资者保持关注。
模拟芯片自身迭代性质叠加供应链行为特点,决定了产品生命周期长,通常在5年以上,甚至到达10年,远高于数字芯片的1-2年;行业的周期属性较弱,叠加国产替代政策倒逼,模拟信号链行业中长期稳定高增长确定性强。
从成立至今,芯海科技一直深耕模拟信号链领域,高管战略、研发路线、产品布局和市场策略等要素构成了企业的模拟设计基因,为企业持续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底座。2021年,模拟基因裂变效应显现,对标海外模拟龙头的BMS、高精度传感器调理芯片、32位MCU等产品取得质的跨越进展,公司的持续高速成长性凸显。
2021财年,芯海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81.67%;剔除非经营性影响后扣非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82.84%。在2021年高增长基数下,公司于2022年实现开门红,一季度营收进一步增长至1.49亿元,同比增长43.76%;剔除非经营性影响后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91%,主要是一季度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模拟芯片特有的研发前置周期(从首次接触计算机显示终端到销售的开发周期为1-3年),芯海科技一季度研发投入用同比增加1348万元,主要加大在工业、计算机、汽车等高成长高的附加价值领域的研发布局。因公司2022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大幅度的增加,导致剔除非经营性影响后扣非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若剔除非经营性影响和高增长研发费用(1348万)影响后,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3874万元,同比增长88.53%,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2017-2021年期间,芯海科技营业收入从1.64亿元迅速增加至6.59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58%。营业收入的持续迅速增加,显示出公司在业务层面强劲的增长动能,同时也是公司成立了良好的扩张机制的直接体现。
模拟设计基因加速裂变,多大类管线产品共铸全新增长曲线,芯海科技的三大产品线均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在模拟信号领域,芯海科技推出了多项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应用于穿戴设备的PPG模拟前端芯片、电梯等工业应用场景等压力触控产品、锂电管理领域的BMS芯片等在内。尤其BMS产品,2021年在锂电管理领域突破标杆客户并快速上量,2022年持续快速放量,营收季度环比增长近60%,全年高增长态势明显。
在MCU领域,芯海科技的通用32位MCU产品,已于报告期内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并在安防、电机控制、光模块、通信、智慧家居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众多客户的广泛认可。其中通用高性能32位MCU在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控制等方面持续增长,32位MCU在MCU产品结构中占比持续提升,由2020年的10%提升至2022年一季度占比50%。同时32位MCU也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音箱、适配器,USB HUB等应用领域实现大规模出货。从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计划得知,公司已启动下一代车规信号链MCU产品的开发及验证工作,将形成系列化平台产品。未来,公司将逐步扩大汽车产品投入,继续扩大汽车商品市场版图。
健康测量AIoT领域,芯海科技于2021年内进一步深耕测量精度,其新推出的八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方案在性能上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在获得客户认可后实现小批量出货;针对运动健康、智慧生活、智能穿戴三大应用场景,公司共完成5大品类、54个SKU的产品接入,累计出货超过600万。2021年与华为的生态——芯片深度体系合作带动鸿蒙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随着美国对华为封锁趋缓,鸿蒙生态将加速成型,预计2022年公司生态芯片及解决方案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此外,公司还成功布局了智能仪表IOT芯片,并在2021年快速上量,销售量实现数量级跃升,性能达工业级标准,获得大客户高度认可。
历经18年的发展,芯海科技坚持以技术积累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格外的重视研发团队建设和研发技术攻关。2017-2020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领域的投入,期间研发费用从0.40亿元逐步增长至0.74亿元。2021年,芯海科技的研发费用进一步增长至1.6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7.34%,使得自2017年以来研发费用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37%。
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是芯海科技后续业绩迅速增加的重要基础。在公司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下,芯海科技在基于深厚的模拟技术储备的ADC、MCU和健康测量AIoT等核心产品线领域的新品迭代突破或将迎来多项里程碑式进展。后续,芯海科技还有望在持续研发投入的帮助下,快速开发出多节BMS、车规级MCU、工业/计算机/光通信等多领域大品类产品,从而为公司业绩打造新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