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2025-02-05 02:08:36 作者: 华体会体育官网

  以下”的目标要求。乌鲁木齐市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与中东部一线城市儿童健康水平持平;与成人期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紧密关联的超重和肥胖率,较等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发生率没有有效数据的反馈,目前还没有成为乌鲁木齐市儿童主要的健康问题,

  乌鲁木齐市儿童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为,2023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49.32/万,随着医疗设施的优化、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检出率逐年提高、救治工作稳步推行。

  (一)关于全方面开展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主题一起纳入公共教育,实施年龄提前到幼儿园阶段。

  一是加强学生体检工作,动态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有关要求,市教育系统每年秋季学期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学生体重及体质指数等结果和健康建议会及时反馈给学校及家长,提醒并督促学生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健康体重管理。同时,依照国家要求开展“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即每三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小规模调研,五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大规模调研,学生体重、三维测量、皮脂厚度等肥胖相关因素均在调查项目中,为国家和政府了解掌握我市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拓宽宣传途径,加强健康教育。学校作为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课和部分学科教育教授学生关于超重肥胖、健康体重、吸烟危害健康等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讲座、健康教育活动、广播、宣传栏等开展禁烟教育、预防超重肥胖宣传教育。同时,教育部门充分的利用公众号开展儿童肥胖、高血压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膳食营养主题宣传,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三是结合实际在做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的健康教育,倡导儿童吃动平衡的健康理念,提高家长对儿童心血管代谢健康问题的高度认识,强化家庭责任,充分的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四是培养和引导儿童规律进餐,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和选择零食,养成良好饮食上的习惯。五是基于健康中国、健康新疆建设,广泛开展儿童肥胖、脊柱侧弯、近视等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疾病的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育儿水平。

  (二)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多学科、多单位合作机制,及时来更新完善生长发育相关精细指标。

  一是持续推进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三版)要求,为0-6岁儿童提供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28—30天)、婴幼儿健康管理(3、6、8、12、18、24、30、36月龄)、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4~6岁儿童)服务,内容包含: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疾病预防和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等内容,发现健康问题立即处理及转诊。二是设置专病门诊,强化儿童疾病管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关于印发新生儿访视等儿童保健技术规范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2〕49号)-《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中超重/肥胖的管理要求,建立专病门诊,加强对该类儿童的管理及干预,矫正其营养偏离,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减少成年期心血管代谢健康问题的发生。三是持续增强基层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充分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机制,统筹区域体检资源,联合市儿童医院帮助基层机构加强儿科专科诊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地推进医保基金支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落地实施,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扩大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四是扩大生长发育数据收集的范围和频率,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生长发育数据。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不同学科和单位能够方便地访问和共享生长发育数据,促进跨学科合作和研究。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并为指标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推动儿童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更新和完善。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公众对相关指标的理解和应用,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关于着重关注儿童肥胖,建立乌鲁木齐地区乃至全疆儿童肥胖监测系统,把儿童肥胖监测纳入到国家现有的慢病监测系统中。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加强常见病监测。目前,国家、自治区已将儿童肥胖纳入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和干预项目。按照项目工作的要求,市卫健委每年组织区(县)卫健委、市疾控中心,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市抽取部分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学生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同时,根据学生体检数据,将体重及体质指数等结果和健康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及家长,督促学生和家长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采取增加体育锻炼和营养改善等预防肥胖措施。2023年共抽取37所学校(托幼机构),监测12262人,监测学校(托幼机构)数较2021年(21所)增加16所,监测人数较2021年(6589人)增加46.26%,监测覆盖面逐年扩大。二是积极开展儿童肥胖防治健康知识宣传。充分的利用公众号、学校板报、专家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家长会等形式开展肥胖等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宣传,增强中小学生控制肥胖等学生常见病的意识。同时,为关注学生营养,提高公众和儿童家长营养健康意识,每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和全民营养周(5月第三周)期间,组织各区(县)开展以国家的宣传主题为重点内容的宣传活动。2023年市疾控中心在市123中学对全体师生就“吃动平衡与健康”为主题做了宣讲;全民营养周前后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共设置宣传点214个,横幅172条,展板68块,海报186张,发放宣传材料16489余份,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62次,智慧健康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均发布相关健康知识。2024年将继续以国家发布的宣传主题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体教融合理念,推动我市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统筹协调。体育、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共同制定和推行有关政策措施,其他部门予以配合支持,加快构建新型青少年体质增强和体育后备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三是资源互补。体育、教育部门进一步梳理双方在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场地器材设施、教师教练队伍建设、科研力量、竞赛组织、运动队建设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优势互补。四是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依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员学生参与的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和专业体育协会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开展工作。六是支持大中小学校依法登记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吸引兴趣相投的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鼓励体育教师组织体育课外辅导和竞赛活动,制定并实施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

  乌鲁木齐市政府、爱国卫生部门、疾控部门等积极执行国家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无烟环境建设。一是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建立烟草流行监测系统,定期了解人群吸烟情况及各项控烟政策的执行效果,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控烟策略提供相关依据。二是结合每年“5.31世界无烟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三是将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已纳入全市卫生单位创建、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和年终绩效考核等重要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开展“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创建工作,营造全社会控烟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我市范围内中小学校、医院和党政机关均在持续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创建覆盖率达100%。

  一是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开展面向社会宣传,促进全社会充分认识和掌握膳食营养、身体活动及支持性环境对超重肥胖的作用和影响,广泛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的社会氛围。同时让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培育学生自主自律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提高儿童对超重肥胖的重视和自我体重管理能力。二是加强超重肥胖的人群监测和个体监测。持续优化学生超重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的技术方案,逐步建立从超重肥胖筛查、评估到科学干预指导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指导学校和家长做好学生超重肥胖的生活方式干预,促进超重肥胖的早期预防,针对监测发现的罹患慢性病的高危学生及时向家长发出预警并建议前往医疗机构复查,切实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三是继续加大控烟宣传力度,认真落实公共场所严禁吸烟规定,特别对餐饮、住宿等薄弱行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减少吸烟人群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降低中国儿童和成年心血管代谢疾病负担,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