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智能监护设备“穿”的问题推出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护系统

时间: 2024-07-19 06:48:14 作者: 华体会体育官网

  生命体征数据是判断个人健康情况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会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来衡量病情好坏。

  《智谷TALK》是健康智谷着力打造的行业深度访谈栏目,通过挖掘大健康产业创新企业、领军人物的故事,洞察产业风向、解读行业趋势、探寻企业标杆、挖掘创新产品,力求多元化、多视角的解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自创办以来,《智谷TALK》已采访云百生医疗、安影医疗、翼方健数等多家业内有名的公司,在帮助受访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行业观点。

  生命体征数据是判断个人健康情况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会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来衡量病情好坏。因此,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身旁,医院都会为他们配一些用于像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特征监测的医疗设备。

  人工检测没办法做到对每一位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但体征数据在时刻变化,尤其是对患者而言,体征数据每一刻的细微变化都在预示着病情趋势的走向。因此,持续的动态体征监测就成为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一旦患者体征数据出现异常,医护人员就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发现与及时救治。

  今天智谷有幸邀请到了参加“2021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主动健康与数字医疗产业创新专业赛”的广州中科新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庞志强先生来为大家聊一聊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护系统发展方向。

  庞志强:现代医学是为大病而准备的,其学科建设越来越细分,但却是与健康渐行渐远。而现在的医学模式我们正真看到已经慢慢发生了转变,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医疗等新的医学模式开始发展起来。在医学模式向精准医学过渡的道路上,实际上一定会有连续数据的参与,也将发生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空间上的转变。所以,我们致力于发展最前沿的生物传感技术,目的是取得精准的、连续的、多维的生命体征数据,为每个人建立个性化健康模型,成为个体健康趋势的发现者,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这就是我和团队创立中科新知的初衷。

  庞志强:首先我们拥有国际领先的非接触心律呼吸监测关键技术、非接触式毫秒级生命体征监测、单病种管理、大数据运营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可以为不同人群用户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监护及管理服务,中科新知创造的无扰监护方式极大保证了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舒适性,连续生命体征数据采集更直接发现用户的健康变化趋势,为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健康管理机构针对用户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提供重要评估依据及参考标准。

  经过几年时间的完善,在产品形态以及内部算法的模型上都较以往有了更多的完善。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以及机器深度学习,逐渐完备公共健康模型和个体化专属模型,形成真正的基于AI的消费闭环,让生态圈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可挖掘的价值不容小觑。

  庞志强:“非接触心律呼吸监测关键技术”采用了压电式被动传感技术,结合独特的悬浮式结构设计,能精准感知人体在静息或睡眠场景下的心脏与呼吸胸腹振动力,借助力电转换,获取心冲击图及呼吸努力信号;借助创新的信号分类与心搏定位技术,精准测量心搏间期、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信号;借助心搏间期及呼吸波动特征提取与建模技术,实现非接触场景下的阻塞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检测。

  非接触心律呼吸检测关键技术,数据采样频率高达1000Hz,准确度高,现已实现成果转化。凭借准确、便携、简单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康养机构、慢病管理机构、医院及社区等机构普遍的使用和认可,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健康养老、慢病预警管理和日常健康监测等。

  2020 年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 类),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院内-院外长程生命体征监测,全世界内率先报道了基于长程心肺监护分析新冠病毒对预后心脏功能伤害的结论。

  支持中科院与光明区社康服务中心共同开发的“中科院深圳光明大数据慢病管理”平台,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包括非接触式心率呼吸检测仪、血压计、智能手表、连续心电采集装置等,实现社区慢病患者的慢病管理,在院外针对性部署可穿戴设备,形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由初筛到精筛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一体化防控体系,提高了医疗健康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慢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参与市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专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居家监测与急性加重入院风险预警,基于对患者长期连续心率、呼吸、心率变异性等指数的分析,构建分级诊断模型,实现COPD疾病初筛。

  非接触心率呼吸检测仪、血氧仪、血压计、家用呼吸机等便携式健康设备的使用,采集人体健康大数据,并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COPD、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及呼吸类慢病的精准干预与个体化用药指导。

  庞志强:我们秉承着“科技诠释生命,健康成就未来”的公司理念,已推出心晓悠护®Lite 数字化生命管理系统、心晓®心脑血管慢病管理系统、心晓悠护®睡眠呼吸管理系统等多款智能健康管理产品。

  现在使用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设备(心晓悠护lite)及其他智能监测设备,监测心血管患者居家环境下的连续心率、心电、心冲击波形图、呼吸和睡眠等情况,并在中科院深圳先级技术研究院的指导下构建了“慢病管理大数据中心”,通过融合多维健康大数据建立了“大数据慢病管理平台”,实现了高危患者的疾病管理以及社区医生与患者的实时互动。利用智能监测设备,为心血管患者提供更丰富的健康管理工具,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慢慢的升高,慢慢的变多的人改变了“有病才去治疗”的传统健康观念,转向“治未病”。如何早期发现疾病的征兆,如何对病程来管理防止病情恶化,如何个性化的进行健康管理,这些成为居民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医疗健康的关注点。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定位于心脑血管及呼吸类慢病管理,置于枕下,即可完全无扰、零辐射的进行心率、呼吸、体动等基础生命体征的连续精准监测,并连接家人、社区医护人员和医院,形成健康管理闭环,达成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能极大程度的满足用户对于自身健康管理的需求、对病程管理的需求。产品已经通过CFDA的医疗器械注册认证,成为中国首款通过Ⅱ类医疗器械注册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护系统。

  随着本项目技术产品的应用及推广,进一步推进服务闭环的建立,形成的慢病监控及健康管理模型并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推广应用。

  06现阶段中科新知自身产品的优点大多数表现于哪几方面?庞志强:第一点是拥有国际领先的非接触式毫秒级生命体征监测能力,超细颗粒度的信号采集和AI算法,精准捕捉生命体征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风险。第二点是基于连续生命体征信息及健康数据的采集,通过人工智能、聚类分析方法识别数字化生物标志物。个体化纵向监测将在更长时间跨度内收集和记录个体的健康数据,结合数字化生物标志物,能够为临床解释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信息,并克服了由于患者描述不清、居家无检测的空白期、以及单次报告结果与实际不符等带来的不准确性问题,实现精准健康。 第三点是我们和综合型三甲医院紧紧围绕着心血管、呼吸类疾病开展多项临床合作研究,已经构建了心脑血管及呼吸类疾病预警预筛模型,可实现高血压、冠心病、COP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患者从院内到院外的连续长程病程监控、疾病风险预警和疾病管理。07对于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护系统的行业发展您是怎么样看待的?

  庞志强:首先我认为生命体征监护必然会从离散数据向连续数据、多维大数据转变的,而生命体征监护所获得的数据,也必须让医生认可,这就必须让医生参与到其中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与医生院内处方干预手段紧密相连的院外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手段,然而,中国庞大的慢病患者对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有着迫切的需求。数字疗法也许可以轻松又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处方的覆盖范围从药物扩展到生活行为干预,院内与院外干预手段紧密连接。基于居家连续生命体征监测的数字疗法,是可以嵌入到传统医疗体系中发挥作用的,而在中国,恰恰有着全世界内可供数字化疗法发展最肥沃的土壤。

  庞志强:中科新知的未来的发展的策略,首先是完成医疗器械的注册,我们已完成了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硬件产品的医疗器械申请,未来两到三年则要去完成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申请,儿童健康监护类产品研制与注册。

  数字化疗法(DTx),通过提供可循证的高质量多维数据驱动的干预方案,能够将院内诊疗和院外干预真正连接起来。通过构建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心衰等的数字化疗法,沟通这些慢病患者的院内诊治和院外干预,从药物医治扩展到心理干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等,全面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与互联网医疗结合,接入线上问诊,与线下社区-居家慢病管理服务结合,形成个性化慢病管理、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闭环,连接院内诊疗和院外干预,实现“居家-社区-医院”联动慢病管理闭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