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靠!“15分钟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来源:华体会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5-04-07 07:35:30

  西咸新区持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站点挂牌全覆盖,“15分钟医养结合服务圈”建设初显成效。

  仲冬时节,室外接近零度,在太平中心卫生院住院部4楼的“杏福院”里,中央空调吹出的融融暖意,让住在这里的“老伙计”们丝毫不觉寒冷。

  85岁的马秀兰家住卫生院附近,她觉得住在“杏福院”里,生活跟在家里没多大区别:每天听陕西农村广播“丹丹娃”舒丹的节目,女儿隔三岔五过来看她、帮她洗衣服。每天午休后,护士会把她扶到走廊上跟大家聊聊天。马秀兰说:“冬天外面冷,人老了身体毛病多,这里环境好又有医生护士看护,很方便,等天气暖和了就回去了。”

  在“杏福院”,除了就餐和每天两次血压监测,其他时间老人们都可以自主安排。闲暇时,老人们会在这里学习手指操,或者跟着护士马梦星编花绳。“每个人身体健康情况和生活小习惯都不一样。”马梦星介绍,“我们会遵照老人生活小习惯,让他们尽可能像在家里一样自在生活,住得舒心。”

  卫生院里办“养老院”,如何更好地发挥“医中嵌养”优势?太平中心卫生院院长杜祚镕说:“‘杏福院’里的专职护士每天会跟医院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开晨会,向医生汇报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医院也有24小时值班医生,老人有啥不舒服了可以每时每刻联系医生过去。”

  目前,新区除了“杏福院”,还有5家公办医院内的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预计3月初就能投用。

  对于居家生活的老人,新区建立的三级医养结合网络,让老人健康有“医”靠。截至目前,新区41家医院、卫生院挂牌“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10家村卫生室挂牌“医养结合服务站”,医疗机构实现了挂牌全覆盖。

  2024年12月中旬一早,天还未亮,三桥街道南何社区新西北社区卫生服务站4名医护人员就带着便携医疗设施来到一针小区,敲开了居民刘玉侠的家门,为其进行健康检查。“因为体检要空腹抽血,所以去得比较早,入户前一天下午我们会提前预约好。”服务站公卫科科长岳艳宁说。

  体格检查、采集血液、做心电图,医护人员给刘玉侠体检后,中医医师刘希开始对老人的体质辨识和健康情况进行评估。“眼睛干涩吗?”“手脚发凉吗?”“会不会感觉口干咽燥、总想喝水?”一番询问下来,刘希对老人的健康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并对她进行了用药指导,同步叮嘱家属需要注意的几点,配合关注老人身体状况。

  新西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医生、护士、技师和中医医师组成的医护团队,2024年已为辖区1554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岳艳宁说:“针对失能和80岁以上不便外出的老人,我们都会入户,尽可能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作为医养结合服务站,除了给老年人免费体检,新西北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肩负着家庭病床服务、入户送医送药、失能评估、健康宣教、流行病疫苗接种等医养结合相关工作。

  随着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西咸新区目前已拥有“陕西省医养结合服务中心”7家、“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75%。2024年,新区还先后成立西咸新区医养结合学会、西咸新区医养结合质量控制中心、西咸新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强化各级队伍综合能力,组织专家抽查、随访、督导检查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质增效。

  “继西咸新区中心医院成功试点后,新区又有5家医疗机构建成了安宁疗护服务中心。”西咸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副局长张攀为介绍,2024年以来,新区建立家庭病床1089张,为120421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实做细慢病管理;编制《西咸新区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手册》,为1600余名失能老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实行“一人一策”管理,并提供不少于2次的上门医养结合服务;为老人提供上门助浴、理发、送药服务300余人次;开展老年人听力专项行动、口腔健康义诊等健康活动,惠及万余人。新区“15分钟医养结合服务圈”建设初显成效。

  本文来自【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